大家好,我是小百,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。暑伏天,暑伏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“三伏”,是我國舊歷中一年內(nèi)最熱時期的表達(dá)形式。
2、分為初伏(頭伏)、中伏(二伏)和末伏(三伏)。
3、 按照我國古代歷法現(xiàn)定:初伏的第一日為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;中伏的第一日為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;末伏的第一日為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。
4、如今年的夏至日為農(nóng)歷的五月初八日(公歷6月22日),夏至后的第一個庚日為庚寅日(公歷6月25日);第二個庚日為庚子日(公歷6月5日);第三個庚日為庚戌日(即今日),所以定今日為初伏第一日。
5、 初伏和末伏的時間都是十天,中伏一般為二十天,少數(shù)年份為十天。
6、這主要根據(jù)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的到來時間的早、遲來確定。
7、 今年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為庚申日,即農(nóng)歷六月十二日(公歷7月25日),這一天就成為中伏第一日。
8、 今年中伏的第一日至末伏的第一日,中間夾著一個庚午日,庚日與庚日之間為十天,由此可知今年中伏的時間為二十天。
9、 今年的立秋日為農(nóng)歷六月二十六日(公歷8月8日),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庚辰日,即農(nóng)歷七月初二日(公歷8月14日),則這一天就成為末伏的第一日了。
10、 庚日的“庚”,為天干序列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中的第七位。
11、“三伏”的確定與地支序列無關(guān)。
12、 “三伏”總稱“伏日”或“伏天”,指一年中最熱的時候。
13、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。
14、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伏日,詔賜從官肉。
15、”顏師古注:“三伏之日也。
16、”南朝梁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六月伏日,并作湯餅,名為辟惡。
17、”宋高承《事物紀(jì)原·正朔歷數(shù)》:“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,故至庚日必伏,故謂之伏日。
18、”。
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