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杭州綜合頻道,近日,浙江溫州。某大學女教授鄭女士(化姓),接到一通理賠電話,對方說她之前網(wǎng)購的蒸鍋有質(zhì)量問題,按照工作流程,他們可以支付100元賠償款。鄭女士拒絕后,“理賠人員”又稱如果沒有收下賠償款,那么支付平臺上每個月會被扣除500元,鄭女士同意后,對方又要求她使用共享屏幕功能。在“理賠人員”的指導下,鄭女士先后三次轉(zhuǎn)入對方指定賬戶共計99.6萬多元存款,最后意識到不對勁的她崩潰報警。
視頻截圖
據(jù)杭州綜合頻道,近日,浙江溫州。某大學女教授鄭女士(化姓),接到一通理賠電話,對方說她之前網(wǎng)購的蒸鍋有質(zhì)量問題,按照工作流程,他們可以支付100元賠償款。鄭女士拒絕后,“理賠人員”又稱如果沒有收下賠償款,那么支付平臺上每個月會被扣除500元,鄭女士同意后,對方又要求她使用共享屏幕功能。在“理賠人員”的指導下,鄭女士先后三次轉(zhuǎn)入對方指定賬戶共計99.6萬多元存款,最后意識到不對勁的她崩潰報警。
視頻截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