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小百,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。李杜文章在,李杜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
1、李白和杜甫
2、現(xiàn)代一般多是指李杜為唐朝大詩人“詩仙”李白和“詩圣”杜甫的并稱,也有稱李白和杜甫為“大李杜”,李商隱和杜牧為“小李杜”。李杜二人的詩風(fēng)、性格有鮮明的不同,后世對其有很多論述,形成所謂的“李杜學(xué)”。
3、唐朝時期文人輩出,在歷史上留下了非常多的詩歌佳作,同時也留下了他們的生平事跡,李杜現(xiàn)代一般多是指李杜為唐朝大詩人“詩仙”李白和“詩圣”杜甫的并稱,也有稱李白和杜甫為“大李杜”,李商隱和杜牧為“小李杜”。李杜二人的詩風(fēng)、性格有鮮明的不同,后世對其有很多論述,形成所謂的“李杜學(xué)”,他們兩人出生在同一個時代,而且都通過自己的詩詞影響著當(dāng)代以及后世的人們。
4、李白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,留有《李太白全集》傳于世間,李白好喝酒一般作詩都是醉酒之后所作。杜甫字子美,號少陵野老,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留世著名的詩文有“三吏”、“三別”。歷史記載這兩位屬于同一時代的偉大詩人,在天寶三載左右于洛陽遇到了詩圣杜甫,這個時候的李白已經(jīng)成名多時,且長杜甫十多歲,并沒有因此而小看杜甫,杜甫也沒有因為李白的出名而去討好李白,兩人平輩論交在當(dāng)時結(jié)下了深厚的友情。
5、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露,卻高自期許,不畏權(quán)力,藐視權(quán)貴,曾讓“力士脫靴”。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(quán)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,批判當(dāng)時腐敗的政治現(xiàn)象,以大膽反抗的姿態(tài),推進(jìn)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。李白反權(quán)貴的思想意識,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成熟起來的。他的詩歌創(chuàng)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,主要表現(xiàn)為側(cè)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,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(xì)致的描述。灑脫不羈的氣質(zhì)、傲視獨立的人格、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(fā)的強烈情感,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。他一旦感情興發(fā),就毫無節(jié)制的奔涌而出,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。他的想象奇特,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,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。
6、杜甫一生潦倒,其詩“百年歌自苦,未見有知音”(杜甫《南征》)。但死后受到樊晃、韓愈、元稹、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。杜詩對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。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,是在宋以后。王禹、王安石、蘇軾、黃庭堅、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,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(jié)的精神力量。杜詩的影響,從古到今,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。天寶三載(744年)四月,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,兩人相約為梁宋之游。之后,杜甫又到齊州(今山東濟南)。四載秋,轉(zhuǎn)赴兗州與李白相會,二人一同尋仙訪道,談詩論文,結(jié)下了“醉眠秋共被,攜手日同行”友誼。秋末,二人握手相別,杜甫結(jié)束了“放蕩齊趙間,裘馬頗清狂”的漫游生活,回到長安。
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