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小百,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詩配畫,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全詩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
1、不恥下問
2、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出自:論語.公治長第五篇 ,原文:子貢問曰:“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?”子曰: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”這句話的解釋:天性聰敏的人大多不愛學習,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問為恥。因此謚法中將"勤學好問"謚為文,這大概就是人們的困難之處吧??奏瞿軌蛑u為文,也就是因為這樣而已。
3、”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“這句成語在現(xiàn)代我們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、好學,真誠地向別人提問請教?!泵舳脤W,不恥下問“出自孔子,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。歷代封建統(tǒng)治者都遵奉他為天生的最有學問的“圣人”。
4、這個詞的出處:衛(wèi)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,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。在孔圉死后,衛(wèi)國國君為了讓后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(fā)揚他好學的精神,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“文公”的稱號。后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。
5、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(wèi)國人,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。有一次,他問孔子說:“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,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還很多,憑什么賜給孔圉‘文公’的稱號?”
6、孔子聽了微笑說:“孔圉非常勤奮好學,腦筋聰明又靈活,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,就算問題很簡單,以他的地位或學問應該是理解,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,但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,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,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,因此賜給他‘文公’的稱號并不會不恰當”。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,子貢終于服氣了。
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