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小百,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。不悱不發(fā)讀音,不悱不發(fā)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
1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(fā)意思是要等對方實在無法想明白的時候再去開導他,只有在對方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達時再去開導他?!安粦嵅粏ⅲ汇话l(fā)”出自《論語· 述而》: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?!?/p>
2、孔子說:“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;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(fā)他。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,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?!睉崳盒睦锵肭笸ǘ治赐āc合胝f又不知道怎么說。“舉一隅”三句:舉出一個角為例來告訴學習的人,而他不能推斷其他三個角如何,就不用再教他了,因為他不用心思考。宋代理學家 朱熹解釋:“憤者,心求通而未得之狀也;悱者,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。啟,謂開其意;發(fā),謂達其辭?!?/p>
3、名句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”說的是:學生如果不經過思考并有所體會,想說卻說不出來時,就不去開導他;如果不是經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,就不去啟發(fā)他?!安粦嵅粏ⅲ汇话l(fā)”經常用來說明對學生要嚴格要求,先讓學生積極思考,再進行適時啟發(fā)。
4、“憤”就是學生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,急于解決而又尚未搞通時的矛盾心理狀態(tài)。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,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,這就是“啟”?!般笔菍W生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,但尚未考慮成熟,處于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(tài)。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思路,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,然后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,這就是“發(fā)”。
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