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小百,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。報答平生未展眉全詩譯文,報答平生未展眉很多人還不知道,現(xiàn)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1、
1、“報答平生未展眉”的意思是報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雙眉。出自中唐詩人元稹的《遣悲懷·其三》二十五歲的元稹娶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季女韋叢;二十七歲時韋叢病死,元稹寫下“惟將終夜長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”的詩句。
2、《遣悲懷三首》是唐代詩人元稹的組詩作品。這三首詩重在傷悼作者已故的原配妻子韋叢。第一首詩追憶往日的艱苦處境和妻子的體貼關(guān)懷,表達(dá)共貧賤而未能共富貴的遺憾;第二首詩緊承上首,描寫妻子死后的情景,以施舍舊衣、憐惜婢仆寄托深切的哀思;第三首詩因妻子的早逝而慨嘆人生的短暫,一死便成永別,抒發(fā)沒有窮盡的長恨,突出悲懷,深化主題。全詩直抒胸臆,樸素自然,以淺近通俗的語言和娓娓動人的描繪,抒寫纏綿哀痛的真情,是古代悼亡詩中的佳作。
3、原文:
4、遣悲懷其三
5、閑坐悲君亦自悲,百年都是幾多時。
6、鄧攸無子尋知命,潘岳悼亡猶費詞。
7、同穴窅冥何所望,他生緣會更難期。
8、惟將終夜長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。
9、遣悲懷其三首句“閑坐悲君亦自悲”,承上啟下。以“悲君”總括上兩首,以“自悲”引出下文。由妻子的早逝,想到了人壽的有限。人生百年,也沒有多長時間。詩中引用了鄧攸、潘岳兩個典故。鄧攸心地如此善良,卻終身無子,這就是命運的安排。潘岳《悼亡詩》寫得再好,對于死者來說,也沒有什么意義,等于白費筆墨。詩人以鄧攸、潘岳自喻,故作達(dá)觀無謂之詞,卻透露出無子、喪妻的深沉悲哀。
10、接著從絕望中轉(zhuǎn)出希望來,寄希望于死后夫婦同葬和來生再作夫妻。但是,再冷靜思量:這僅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幻想,更是難以指望的,因而更為絕望:死者已矣,過去的一切永遠(yuǎn)無法補償了!詩情愈轉(zhuǎn)愈悲,不能自已,最后逼出一個無可奈何的辦法:“惟將終夜長開眼,報答平生未展眉。”詩人仿佛在對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跡:我將永遠(yuǎn)永遠(yuǎn)地想著你,要以終夜“開眼”來報答你的平生平生不得伸展的雙眉。真是癡情纏綿,哀痛欲絕。
11、擴展資料:
12、元?。?79—831年),字微之,別字威明,河南洛陽(今屬河南)人。唐朝大臣、文學(xué)家。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后裔,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孫。元稹少有才名。貞元九年(793年)明經(jīng)及第,授左拾遺,進(jìn)入河中幕府,擢校書郎,遷監(jiān)察御史。一度拜相,在李逢吉策劃下,出任同州刺史,入為尚書右丞。太和四年(830年),出任武昌軍節(jié)度使。太和五年(831年)去世,時年五十三,追贈尚書右仆射。
13、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,結(jié)為終生詩友,共同倡導(dǎo)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形成“元和體”。詩詞成就巨大,言淺意哀,扣人心扉,動人肺腑。樂府詩創(chuàng)作受到張籍、王建的影響,“新題樂府”直接緣于李紳。現(xiàn)存詩八百三十余首,收錄詩賦、詔冊、銘諫、論議等共一百卷,有《元氏長慶集》傳世。
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